1.转自达爸博客:答网友问,达爸谈为什么要读经
转自达爸博客:答网友问,达爸谈为什么要读经
读经,明理,理无碍,
读史,知行,事无碍。
理事无碍的孩子,确实是不容易出现大的问题。在成长的过程当中。一张白纸的孩子,没有用经典去熏陶,那必定也会被别的东西所沾染,可能是电视、电脑、手机、网络游戏等等诸如此类。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孩子确实越早学习经典越好,根基牢固了,之后的枝叶繁茂就容易了。而大明育心所采取的方法,确实很好,能够让学习者更容易坚持,能够让更多人接触经典,有信心去吧经典读过一遍,两遍,甚至百遍,真像古人书读百遍,不愁其义不自现。书读百遍,一点不照着其中去做去行也难,去行了,成长就在其中,改变也在其中。境随心转,周围环境自然随着转变,修身齐家,家和则天下太平……感谢给了更多人读经典提升自己的机遇。
2.孩子对学习有逆反心理怎么办
作为家长,平时总会不厌其烦地告诉孩子学习的重要性,希望能够激发孩子的内在学习动力,期待孩子能够好好学习。
而现实却往往与家长的美好愿望相去甚远,很多孩子被学业问题所困扰,越来越多的父母为孩子的厌学情绪而苦恼,很多家庭因孩子的学习问题而远离了幸福与和谐。情景再现: 一个母亲在"金战博客"上留言:女儿明年就要参加高考,可国庆节后却突然提出不想去学校了。
请假休息两周后,孩子竟明确提出退学的想法。任凭家长威逼利诱,老师、亲朋好友规劝都无济于事,女儿退学的决定令一家人乱作一团。
女儿高中前乖巧听话,在父母的"监督"和陪伴下学习一直处于上游水平。可以说高中以前女儿一直都是他们的骄傲。
孩子全面发展,尤其酷爱绘画,曾在市中学生书画大赛中获过一等奖。孩子曾提出想学美术专业,可家长认为美术生将来就业困难,所以只允许她把绘画当做一项业余爱好。
中考时,孩子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市重点高中。进入高中后,家长认为女儿继续学习绘画势必影响文化课学习,于是断然决定终止孩子的业余绘画课,希望她凭借文化课考上重点大学。
然而这样的决定却让孩子像变了个人,学习失去了兴趣和动力,成绩一路下滑,情绪也变得烦躁,敏感多疑,跟家长几乎不交流,时常因父母督促其学习而争吵。关键点分析: 女孩的退学选择令人惋惜,也需引起家长的关注和思考。
孩子之所以执意退学,一方面是因为升入高中后学校里高手云集,自己成绩不再突出,导致她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将来的升学产生怀疑;另一方面是被家长强行终止了喜爱的绘画课,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父母只关注孩子的文化课成绩,完全忽略了孩子的内心感受。
学习的真正意义究竟是什么?孩子不得而知,很多家长也说不清楚。当孩子不明确自己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时,就难以像父母所期待的那样努力学习,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当然是很困难的。
如果家长一味强调孩子的学习成绩或一味按自己的价值标准来设计规划孩子的前程,不顾及孩子的内心感受和需求,就会导致孩子丧失学习兴趣,引发压抑、逆反、怨恨等负面情绪甚至会出现用放弃学习来对抗家长的期望等过激行为。关键帮助: 可以说,为了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家长煞费苦心,苦口婆心地劝说、甚至许以丰厚的物质奖励等。
其实真正的学习动力并非来自周围环境和外界的压力,而是来自于孩子的内心。兴趣才是保持长久学习动力的源泉。
(1)潜移默化地让孩子懂得学习的真正意义。要让孩子自己去感受学习的意义,而不是照本宣科讲大道理。
孩子只有意识到学习的意义,才会有决心、有动力来学习,才会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学会战胜困难。 (2)从情感和心理方面支持孩子。
家长要力图避免按照自己的价值观来评判孩子的行为,尝试从孩子的角度理解他们的情绪和行为,尊重他们的选择。鼓励孩子在喜欢的领域下工夫,体会学习的快乐,并让孩子认识到想在某一领域取得成绩需具备必要的综合素质,从而帮助孩子将兴趣迁移到其他学科。
父母情感方面的支持越深厚,越有利于内化成孩子的精神动力,让孩子勇于面对各种困难,持续不断地提高学习成绩,也会让孩子终生受益。让孩子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一个眼神胜过一顿批评。
转载请注明出处亲亲宝贝 » 达爸博客育儿36讲3